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:
一是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";
二是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";
三是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暮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"。
对于我们立足于考公的小伙伴们来说,公考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。
首先,理论学习上要有“望尽天涯路"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,耐得住“昨夜西风凋碧树"的清冷和“独上高楼"的寂寞,静下心来通读苦读;
其次,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,刻苦钻研,舍得付出,百折不挠,下真功夫,苦功夫,细功夫,即使是“衣带渐宽"也“终不悔",“人憔悴"也心甘情愿;
再次,理论学习和实践中“众里寻他千百度",最终“暮然回首",在“灯火阑珊处"领悟真谛。
只有这样,我相信自己及我们的小伙伴们,才能做到带头学,深入学,持久学,成为勤奋学习,善于思考的模范,解放思想,(突破传统的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),与时俱进的模范,(跟上命题人的思路)学以致用,用有所成(听完课立马写作业)的模范。
——文段模仿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。
附注:
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这句词出自晏殊的《蝶恋花》,原意是说,“我”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,西风黄叶,山阔水长,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。
衣带渐宽终不悔,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做的"蝶恋花"。这首词借景抒情,表达了作者对恋情的执著。其中"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"为传诵千古的名句。
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
添加图片
共9张,还可添加9张
转成湖南话就是:霸得蛮,耐得烦,恰的苦...恩,下一句应该不用了~哈哈哈
突然想起另外的三种境界了: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。
我适当转化一下,哈哈:
1、一个人备考,寂寞的很。
2、有了老师和一群小伙伴,相互鼓励、坚持,瘦了也无妨。
3、一直以为成公是很难的,却发现在那么努力和坚持后,一下就进面了。
看来你也常看王国维先生的《人间词话》哦。
这三种境界,可以类比到各行各业中去,我认为简单概括起来,无非就是:
1,耐得住寂寞;2,经得起折腾;3,有领悟能力和情商。
不得不承认的是,古人的词韵优美,连最枯燥、寂寞的事都能体现出人文素养和浪漫主义情怀,是真正的榜样。
当然,知行合一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,要将理论付诸实践,除了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爱心,还得有一颗敢于吃苦的决心。
和安晴共勉!
我现在应该是处在第二个阶段,其实我个人觉得学习具有迁移性,我从小学中学大学,会有一两个科目找到第三个阶段的感觉。所以,那种感觉和提升的方式于我而言是有感的。我希望通过学习花木君和羚羊老师的课程,能让自己顺畅的抵达第三阶段。